讀書有什么用?這個話題太大了,列出百十條答案來都不難,是吧?
如果回答是,恭喜,你應該是讀過不少書的人!否則,要么列不出幾條,要么列出來的答案樸素的掉渣渣兒。
讀書的人,可以知道讀書的好,也可以知道不讀書的不好。不讀書的人,很難弄明白讀書的好和不好。
讀書,得到的是改變自我的知識和能力,可能養(yǎng)成自我提升的習慣。
書,固然不是所有的都值得讀,粗制濫造,胡說八道的也很多。問題是,讀得少了,識別不出來。所以不用怕,多翻一翻,一本書中有幾句話能讓人茅塞頓開就很是可以了。
寫本書不容易(即使胡謅八扯),一萬字以上的文章,寫著后面,忘了前面說什么,是經常的事兒。能夠寫得前言搭后語,邏輯清楚,主題、觀點鮮明,至少是中等水平了。不信你寫著試試看。
讀書,對絕大多數人說,是了解、明白常識,不至于經常犯低級錯誤。不讀書很難明白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:因為缺乏常識(有時侯稱為不專業(yè))而冤死的人太多了。
什么讀書改變命運,什么能成為人上人,什么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屋,都說的沒錯。但是,就大眾普遍而言,更重要的還是袪除愚昧,讓活著有一些品質。
讀書還有更高深的妙處吧?是的,我也這么認為,讀書多的人自然會明白,不用靠我這樣的文章去解釋。
讀書多了也記不住,都忘掉了、沒用怎么辦?不是這樣的,讀過了,就內化(消化吸收)為精神、意識或習慣的一部分,必然悄悄改變了自己,遇到特定情境,就會激發(fā)、調用出來。這就如同天天吃那么多飯菜,也沒長成大恐龍,其實營養(yǎng)都吸收轉化為能量了,一直在發(fā)揮作用,不能說吃了也白瞎糧食。